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MT WINE 酒活動 之 Le Blanc

十二月初 MT WINE 酒活動在聚點私房舉行,得到眾位好友支持,
希望我在 2013 年完結之前可以舉辦多一個酒活動,
於是今次選址在價格經濟,環境一流的法國餐廳 Le Blanc 舉辦 2013 年最後一個酒活動。
由於不想限制眾位好友的選擇,今次並沒有 Set 好菜單,
故是次活動並沒有刻意 WINE & FOOD MATCHING,只是一如以往:「由汽至甜」,
因席上多女士加上迎合節日氣氛,故選了數支微甜至甜的德國酒。

出場次序為:
1. Winzersekt Scheurebe Halbtrocken NV
2. Herbert Bretz Blanc de Noir 2010
3. Herbert Bretz Scheurebe Kabinett 2011
4. Chateau Lynch Bages 1997
5. Torre Raone San Zopito Montepulciano d'Abruzzo 2007
6. Herbert Bretz Gewurztraminer Auslese 2009

Winzersekt Scheurebe Halbtrocken NV,開場先以德國汽酒為大家清新一下味蕾。很多時我開場會用不甜的汽酒 (酒標上寫上「BRUT」),但部分女性好友說這種味道太尖酸刻薄,所以今次為大家準備的甜度是「Halbtrocken」(即是 half-dry 的意思,比 Dry / Brut 甜少少)。

這瓶汽酒酸度活躍得來帶點甜度,花香和果香也突出,這大大協助眾人的味覺進入狀態。
Herbert Bretz Blanc de Noir 2010,一開首我便問大家一個小學雞 IQ 題:「黑貓是黑色,白貓是白色,紅(熊)貓是什麼色?」讀過小學的香港人都肯定聽過呢個 IQ 題,這帶出了我真正想問的問題:「紅酒用紅葡萄,白酒用什麼葡萄?」

其實紅白葡萄皆可釀造成白酒,而今次帶給大家的第二支,正正就是有這教育意味的 Blanc de Noir (白中黑),以紅葡萄 Pinot Noir 所製成的白酒,帶有它獨特的濕樹葉味,席間女士皆不喜歡這香氣,說像「臭襪味」,但味道方面配 Appetiser 也相當合襯。 
Herbert Bretz Scheurebe Kabinett 2011 作為第三支酒,讓大家在品紅前接觸少許甜度的白酒。它與第一支汽酒一樣是採用 Scheurebe 這葡萄,這是一款在德國廣泛種植,但在香港少見的葡萄品種。讀音頗複雜,在教學之前,我也聽了很多次,大概是 "SOYA-REE-BA"。

原來它是 Silvaner 同 Riesling 所生的 BB。主要是梨香,帶點花香、蜜糖,酸度和甜度平衡。
Chateau Lynch Bages 1997,作為今晚的一支旗艦酒絕對不錯!這是我對大家的承諾,希望每次活動 Budget 許可都會準備一支貴得來有價值的酒。「靚次伯」每次都給我一種穩陣的感覺,無論好年或弱年,它都造得很出色,難怪在 1985 年能夠成為國泰航空公司頭等機艙紅酒。

一開瓶已經散發著濃郁的黑果和松木香氣,待在餐廳享用的時候已經是在瓶內透氣數小時,所有的香氣已經綻放,並適合品飲。香氣方面,濃郁的黑果更鮮明,是黑莓和黑加侖子,伴隨的是雪茄、雲呢嗱和香料,十分出色。味道方面,木桶所帶出的味道有點覆蓋果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Torre Raone San Zopito Montepulciano d'Abruzzo 2007每次活動總想到帶點有教學意味之餘,又好飲的葡萄酒給朋友。意大利酒有著冗長的讀音,上次聚點私房我帶了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發音大概是這樣:Red-chiu-otto-Del-la-Wah-paul-li-che-la),今次帶的是 Montepulciano d'Abruzzo  (發音大概是這樣:Mon-tea-pool-ci-ano-D-Ar-bu-so),主要是意大利標籤酒款時,會以「什麼地方的什麼葡萄」為格式,這次帶出來的便是 Abruzzo 的 Montepulciano,例如人見人愛的 Moscato d'Asti,正正就是 Asti 的 Moscato,理解了便容易上手。這瓶酒很 Jammy,澎湃果香吸引在座部分「重口味」好友,同時亦很 Earthy,有菇味和茶味,去到尾有點鐵打酒味,不可愛但有趣。


Herbert Bretz Gewurztraminer Auslese 2009,作為最後一支酒去完結這晚的酒活動是最理想不過,皆因它是女士們最喜愛的葡萄之一 - Gewurztraminer 所釀製成,就連在超市或頂級超市的售貨員,平日支支酒都講:「呢支好 Fruity 同 Full body」,都懂得同客人講:「呢支一流,有荔枝味!」再加上它的甜度是屬於 Auslese 的級別,故此不單止香氣上有荔枝味,喝它和在品嚐一顆荔枝接近是沒有分別,讓它配襯甜品又有另一番風味,就是彼此的甜度也相應降低,並帶出彼此的風味。



又一次成功舉辦一個酒活動,我會繼續努力去為大家搜羅更多美酒佳餚,以報答各位的支持。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大炮《續集》

短短數天,再次讓我品試到「大炮」的威力
前幾天是 2002 年,今天是 2004 年
2004 年標價比 2002 年貴 12 %,
2004 RP 和 WS 的分數比低 1 分
按道理大家都不是好年,而 2002 年比 2004 還多了 2 年儲存成本
何解 2004 年「大炮」年份較新,分數較低,但價格較高呢?



Chateau Canon 2004 (RP 88, HKD 598)


質素明顯稍為遜色過 2002 年,但沉穩而優雅的個性,已令「大炮」成為我必選葡萄酒之一。RP分數不高,正好讓我等貧窮青年可品嚐更多年份。

75% Merlot / 25% Cabernet Franc 卻不夠 2002 年九一分布咁芳香。這一年新木桶比例較2002年多出15%,懷疑這便是年份較新分數較低但價格較高的主因。

香氣以紅果和奶油為主,味道是酸莓,桑莓和香草,單寧柔順,酸度活躍,我想這大概是「大炮」的風格。

我喜歡!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Coco Chanel 的大炮

Chateau Canon,又稱大炮,與相機牌子無關,所以坊間是沒有 Chateau Nikon 的。
它位處於波爾多右岸的 Saint Emilion,亦是分級制下的 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B,
本名叫 Clos St. Martin,Canon 的名字可能與其中一個曾經擁有的莊主 Kanon 有關。

一如其他波爾多酒莊,轉手又轉手下,1996 被時裝名牌子 Chanel 收購。
雖然題目名為 「Coco Chanel 的大炮」,其實只是她的品牌所擁有的酒莊。
真正的 Coco Chanel 早在 1971 年過身,可能佢有飲過 Chateau Canon 的酒也不出奇。
近年來經常尋找我的喜好和 Robert Parker 給予分數的比例,始終都是沒有答案,
可能因為我試過的太少,而他試過的太多,根本好難作出分析,
不過很多時候他給予低分的酒,我也逛喜歡,原因在於:
1. 價格上有優勢
2. 通常沒有過多的木桶味
而環顧十年間,Chateau Canon 得分超過 90 分的亦不多,但表現皆良好。

Chateau Canon 2002 (RP 89,HKD 530)
由於今次只是三五知己共聚,使我們可以慢慢地品嚐,細味它的變化,解構它的結構。打開酒瓶把鼻子往杯子一探,深深嗅出果醬香氣,而味道方面卻和香氣不同,主要是西梅。半小時後突然沉下來,果香消失,只剩茶香和礦物味,只好迅速把杯中剩餘的酒喝下,再從酒瓶倒出美酒。

早前杯中的酒香氣驟然失蹤,反而瓶內的卻綻放起來。
果醬香氣減弱,奶油和花香取而代之,帶有少許甘草、香料和礦物,而味道上亦接近大致相同,單寧老早順滑,但酸度仍依然活躍,它在開瓶三小時是最美麗的,芬芳,有活力。感覺上 Cabernet Franc 比 Merlot 表現更良好,翻查酒莊所提供的 Technical Sheet 得知混合比例竟然是 90% Merlot / 10% Cabernet Franc,是近十年 Merlot 比例最多的一年,這一點令我更想試勻它近十年的表現,由於它不是 Robert Parker 杯茶,貴極有限,可放心飲用,嘻嘻。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酒是這樣品》(三) 各路英雄

今集打算延續一個話題:酒,究竟是怎樣品?
個人認為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類別:
1. 垂直品飲,即是試一個酒莊的數個年份
2. 橫向品飲,即是試一個年份,相同葡萄但不同酒莊,而這些酒莊可以是:
    一) 來自同一國家內的同一產區, 
    二) 來自同一國家內的不同產區, 
    三) 來自不同國家的產區
3. 品嚐不同葡萄品種的葡萄酒

以上三款,個人最喜歡的是垂直品飲,因為這樣令你更清楚某酒莊歷年的表現
今次好友所舉辦的《酒是這樣品》雖然不是垂直品飲,但也是我欣賞的橫向品飲
好友精心安排了法國波爾多左岸不同產區的酒莊,有較北的 Saint Estephe區、
較南的 Margaux 區和最知名的 Pauillac 區,獨欠了數個二級莊座落的 Saint Julien 區。
但品嚐過程也令在場人士輕易理解到各區的風土特色(Terroir)


第二位:Chateau Lynch Bages 2005  

Lynch Bages,譯音「靚次伯」,與廣東粵劇名伶靚次伯同名,深受香港及中國飲家所愛戴。Lynch Bages 起源自 18 世紀的 Bages 村,輾轉流落到一個姓 Lynch 的愛爾蘭商人手上,所以叫 Lynch Bages。Lynch Bages 就如波爾多酒莊一樣,不斷轉手至轉手,終於落到 Cazes 家族,展開新的一頁。莊主 Jean-Charles打破傳統,大膽地延遲收割,成為當時全區最晚收割的酒莊,酒身豐厚,配合濃烈的黑加倫子及雪茄的味道,盡顯 Pauillac 區既本色,於是般大家認為不好的年份 Lynch Bages 都可做到極出色的葡萄酒。

當晚他之所以能夠擊敗 Lafite 同 Mouton 等對手,皆因是他夠穩陣,不好的年份也取勝,又何況是 2005 這好年份。沉穩而結實的黑加侖子香氣襯托著穩重而大方的木香、順滑的單寧配以悠長的餘韻,本來它是第一位,但持久力遜於 Brane Cantenac,而最終屈居第二。


第四位:Chateau Clerc Milon 2009  

Chateau Clerc Milon 的酒標有二人在跳舞,國內飲家稱它為「雙跳」以方便記憶。它和 Lafite、Mouton、Lynch Bages 都是位於 Pauillac 區,而名字的起源和 Lynch Bages 類似,它是位於 Milon 村,而被一位姓 Clerc 的人持有,於是命名為 Clerc Milon。它是波爾多1855分級制內的第五級酒莊,1970 年被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收購。

在波爾多法定種植葡萄當中,最知名的一定是 Cabernet Sauvignon、Merlot 和 Cabernet Franc,在 Clerc Milon 分別都栽種了 49%、37% 和 11%。其實還有一種早被遺忘,卻在智利大發光芒的 Carmenere 也是波爾多的法定種植葡萄之一,在 Clerc Milon 亦種植了 1 %,還有只在炎熱天氣才有好收成的 Petit Verdot 在 Clerc Milon 也種了 2 %

2009 年是天公造美的年份,就如鋤大DEE,起手已經有 4 條 DEE 同 4 條 ACE,咁你都贏唔到?返屋企瞓覺啦!所以這支 Clerc Milon 2009 確實有質素,只有 4 歲的小寶寶已漸露頭角,但距離適飲年期至少仍有 15 年。新鮮而澎湃的 Berries,後來演變成拖肥糖收結。

第五位:Chateau Giscours 2000

Chateau Giscours,綽號「美人魚」,和第一位的 Chateau Brane Cantenac 同樣是位於 Margaux 區,擁有著優雅的風土條件,並配以優異的年份:2000 年,這天與地的配搭本應可以孕育出一支優秀的佳釀。可惜它就好像「禮義廉」無左「恥」咁「天與地」欠了「人」。無法締造出「天.地.人」的產品。它屬於波爾多1855分級制內的第三級酒莊,但說不上是具名氣的酒莊。

它是大會最早提供的酒,亦是七款酒中最早死的一款。一開始杯中物散發出來的已不是濃郁果香,而是集中在香料和甘草香氣,果香只是隱隱約約的徘徊著。酸度不高,但單寧卻不柔順;待單寧柔順時,所有香氣已在消散。它之所以不是排名最尾,不是他的品質比其餘兩支優勝,只是因為 Mouton 性價較低和 Calon Segur 的 Unfriendly。



第七位:Chateau Calon Segur 1996

Calon Segur,綽號「心心酒」,看圖識字,不用解說。它位處於 Haut Medoc 較北的 Saint Estephe,我不是常喝這區的酒,只是六月在波爾多時去過 Chateau Lafon-Rochet試過他們的酒,是不俗的,黃色的 Chateau 令人較難忘。

何解酒標上有個心心,是因為當年的莊主同時擁有 Lafite、Latour 和 Calon Segur,他曾說:「我人雖在兩大,心卻在 Calon 。」

很多人把「心心酒」當作情人節禮物,主要是因為他的酒標很有特色,但我相信若要像坊間般把葡萄酒分成「男士酒」和「女士酒」的話,Calon Segur一定是不折不扣的「男士酒」,甚至可以說是「壯男酒」,因為他粗獷得有如地盤工人,汗水與肌肉的融合。

這 Calon Segur 之所以排名最尾,是因為它的 Unfriendly。1996 年亦是一個不錯的年份,按道理果實的成熟程度是很理想的,但它卻呈現出強烈的青椒味,礦物如砂石味道和一些肉味。身旁的大師認為這與 Calon Segur 的葡萄園經理有關,因為他未能準確地計算最佳收成時間,而過早收成,那不友善的青椒味便是 Cabernet Sauvignon 和 Cabernet Franc 未熟透而產生的味道。

今次出席好友舉辦的《酒是這樣品》活動令我獲益良多,而我也希望透過一連三集《酒是這樣品》的分享也令大家獲得更多葡萄酒知識。

《酒是這樣品》(二) 王者之酒,酒之王者

上集提到好友舉辦的《酒是這樣品》活動中,提供了 7 款舉世知名的好酒
但勝出的是優雅而平衡的 Chateau Brane Cantenac 2005,它既不是最貴、亦不是最舊
可算得上是價廉物美之選!當然撇開了競賽的因素,人人心中都總有鋪「集郵癮」,
總想試一試什麼五大,八大,十大美酒等虛幻綽號。所以除了俾面好友而出席外,
小弟也基於想試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同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是怎樣。

眼利的朋友應該看出了以上兩款所謂「波爾多五大列級酒莊」之一的共通點,
就是兩者都有「Rothschild」這字眼,其實 Rothschild 是一個響噹噹的家族,
影響了歐洲數世紀的一個富裕家族,大家常聽到的「五箭」就是這家族的 Logo。
五支箭標誌著始祖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的五個兒子:Nathan、James、Amschel、Carl 和 Salomon,他們都是銀行家,但今次想講的核心人物是 James 和 Nathan 的兒子 Nathaniel,因為他們分別持有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和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
(補充資料可看小弟的短片連結: 大酒莊小故事 第二集 : Mouton 武當正宗)


第三名: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002

「Lafite」一字,可謂無人不知,而「開支82 年 Lafite」 更成為部分人的口頭蟬。它是波爾多 1855 分級制之首,代表著在 19 世紀,它的人氣和價格已經是處於頂尖。

在未品嚐之前,已經聽聞過 Lafite 的味道和豉油有點相似,直至到當晚第一次感受 Lafite 的時候,令我最出奇的是它有點平平無奇,香氣方面它雖不算封閉,但卻沒有標準而盛放的香氣,只要基本的黑果、香料、雪茄和少許咸香;味道方面很一致,感覺上是在化妝舞會一位帶著面具的男士,從外表看得出是魁梧的身材,穿上筆挺的禮服,但卻無法看得出其容貌,從而理解他的內心。

7 款美酒當中,只有 Lafite 和 Brane Cantenac 較持久,酸度和單寧偏高,代表著他仍有很強的陳年能力,有機會以後再試。


第六名: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2002

Mouton,綽號「武當老柴」(很有武林味道的綽號),是我《大酒莊小故事》第二集的主角,亦是在波爾多左岸列級酒莊中最傳奇的一個,因為他不單是在 1973 年破例由二級莊升上一級莊,每年更邀請到不同的藝術家畫酒標。2002 年酒標便是烏克蘭藝術家 Ilya Kabakov 名為 "OKHO" 的作品,意思是 "俄羅斯的窗",作品希望表達一個有無數翅膀交織而旋轉至無窮無盡,同時又承載著快樂的夢想和幸福的境界(藝術即係藝術,唔講真係唔明,講左都未必明 @~@)

當酒倒進杯子的一刻,沒有很明顯的香氣,要我把鼻子貼近杯子邊緣才嗅出一種很熟悉的炭燒咖啡香氣,果氣比較隱藏,要在較後段時間才有些微的莓味。酸度和單寧早已被馴服,代表著他已進入適飲年齡,味道上面主要是木炭、青椒、黑莓。後來演化成只有在新年全盒中找到的那款咖啡糖的味道,我問坐在身旁的大師何解? 大師解說那久久不散而覆蓋果香的木桶香氣,是因為釀酒師對結構不夠的葡萄過份使用新木桶,導致木香與果香不能達致平衡。

大師還說:「好的釀酒師懂得如何運用木;好的葡萄園經理懂得如何運用土壤。」綜合大師所言和小弟所學,一支上等的葡萄酒,需要好的葡萄園經理利用不同土壤種植出最適合種植的葡萄和準確決定收成的日子,之後就透過好的釀酒師控制發酵過程,如溫度、時間,準確利用新舊木桶比例和混合葡萄比例,通通都是成為一支佳釀而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晚這支 Mouton 性價偏低,最終淪為排名第六,僅勝酒標上有心型的 Chateau Calon Segur 1996,咁究竟其餘 4 款酒表現如何,請密切留意下一集《酒是這樣品》(三) 各路英雄。

《酒是這樣品》(一) 令人感到意外的冠軍


今晚得到好友邀請出席他舉辦的酒活動,名為《酒是這樣品》。
即時令我好奇,究竟酒是怎樣品?是不是愈貴愈好?是不是愈舊愈好?
另外,究竟一支酒是即開即品好,抑或是把它放在 Decanter 透氣三至四小時才好?
我相信出席過這次活動的人都解開到以上的謎,初步認識到酒是怎樣品,
日後再用心加以練習,很快人人都可以變成品酒高手,就好似《食神》話齋:
「老竇老母、阿哥細佬、條仔條女,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係食神」



今晚大會提供了七款美酒供大家品嚐都是位於波爾多的 Haut Medoc 區,按次序是:
1. Chateau Giscours 2000 (RP 92, HKD 1680)
2. Chateau Calon Segur 1996 (RP 92, HKD 1560)
3.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002 (RP 94, HKD 12000)
4.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2002 (RP 93, HKD 4640)
5. Chateau Lynch Bages 2005 (RP 91, HKD 1980)
6. Chateau Brane Cantenac 2005 (RP 94, HKD 1080)
7. Chateau Clerc-Milon 2009 (RP 92, HKD 950)

每支酒在品嚐前在瓶內接觸了空氣五小時左右,由於空氣接觸面不多
氧化速度相對較低,但又可以令到每支酒有足夠時間進入狀態,
每款酒倒進酒杯的一刻還未算完全開放,這正好讓大家感受到變化
經過三小時的比試,賽果實在是有點令人感到意外
第一名竟然不是  Lafite 和 Mouton,
而是我一向都認為性價極高的 Chateau Brane Cantenac 2005,排名如下:
1. Chateau Brane Cantenac 2005
2. Chateau Lynch Bages 2005
3.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002
4. Chateau Clerc-Milon 2009
5. Chateau Giscours 2000
6.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2002
7. Chateau Calon Segur 1996

第一名: Chateau Brane Cantenac 2005


Chateau Brane Cantenac 是位於 Haut Medoc 區較南的 Margaux 區,屬於二級酒莊。同區內有很多知名酒莊,最出名的一定是五個一級酒莊之一的 Chateau Margaux。Chateau Brane Cantenac 的酒標很搶眼,很易認吧?

其實在 Margaux 區也有幾個酒莊名字差不多,又是帶金色酒標,例如 Chateau Boyd Cantenac、Chateau Cantenac Brown 和這支 Chateau Brane Cantenac,有趣呢?

不少人會認為酒是愈貴愈好,但最為重要的不是價格,而是性價(即是性能與價格的比例),若蔗渣的價錢有燒鵝的味道,這便是性價高了。Chateau Brane Cantenac 一向都是我的首選性價高酒莊之一,一般年份價格介乎 HKD 500 至 700 左右,但芳香與持久力卻跑贏其他大莊。 今晚他是冠軍,主要是帶有 Margaux 區優雅的風格之外,花果並駕齊驅、附帶甘草味道,而酸度,單寧,餘韻都是一致向好,並且體現出其優秀的平衡度。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MT WINE 酒活動 之 聚點私房 (二)


上集講到 MT WINE 酒活動選址聚點私房舉行,
為了讓各好友對活動印象加深,我除了奉送小故事外,
還很認真地準備了一張問卷調查,看大家喜歡哪一味菜和酒
最後高票當選的餸菜是 "新加坡胡椒焗大蝦"。
不過美酒方面就較為激烈,冠軍是上集講解的 Chateau Cantemerle 1989
它只是僅僅勝出當晚最後的一支甜酒
這支甜酒受到在場女士的喜愛,除了因為女士鍾情甜味之外,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支是甜的紅酒,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究竟這支甜酒是何方神勝?讓我為大家解構一下

MASI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 DOC 2008

這是一支從意大利帶回來的甜紅酒,它的名字很長,叫做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發音大概是這樣:Red-chiu-otto-Del-la-Wah-paul-li-che-la),來自意大利東北威尼托省 (Veneto)下的一個產區叫做 Valpolicella。這區出了一對利害的姊弟,一個是今集的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較姐姐出名的是世界知名的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為何 Recioto 是姐姐,而 Amarone 卻是弟弟,因為係好耐好耐既世紀,甜酒才是王道,現世紀 Dry Still Wine 則領導群雄,所以雄渾剛強的弟弟 Amarone 風頭早蓋過姐姐。

兩個酒款都是用三款葡萄:Corvina,Rondinella 和 Molinara。而 Corvina 佔比例最重,界乎70%左右,其餘兩款葡萄主要是用來加色、加酒體、加單寧含量。要數最獨特之處是它們的釀酒過程,葡萄農採收葡萄後會把它們掛起來,就好似我地掛咸魚咁,把葡萄風乾,水份流失,葡萄內的就只有糖分,這製法叫做 Passito。如果釀酒師把葡萄內的糖分都轉成酒精,這不是不甜的Amarone;如保留部份糖分,這便是甜版的Recioto。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是我最喜愛的酒款之一,希望日後能夠帶給朋友更多新的嘗試。

MT WINE 酒活動 之 聚點私房 (一)






今次 MT WINE 酒活動,選址位於尖東的私房菜 : 聚點私房
這裡的食物十分精緻,也可納入為日後搞活動的好地方之一
菜色上也頗獨特,頭盤是八小碟,有露荀、栗子、醃苦瓜、醃青瓜、春卷、芭樂、蝦乾等
原壺淮杞燉響螺湯,是用功夫茶壺同功夫茶杯上,很特別。
其餘沒太大特別,有新加坡胡椒焗大花蝦、金蒜白玉元貝、鳳梨彩虹拔絲黑豕肉、
菊花煙焗倉魚、腿汁野菌菜苗、金粟咸肉炒飯,上菜比較急速,很難把每道菜配不同酒。

我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的酒,開場是 South Pigalle Champagne Extra Brut NV 為大家清新口腔,這是由法國帶回來,它是法國農業部宴會指定開場香檳,莊主是一對熱愛 Fashion 的夫婦,常與時裝品牌合作。酸度適中,有開胃作用,汽泡細膩,帶有檸檬皮和麵包芳香。
隨之而來是一支西澳的 Oaked Chardonnay,除木桶味外,還有香梨味,味道不俗。
來到紅酒出場,是一支 Domaine A.- F. Gros Hautes-Cotes de Nuits Bourgogne,花香十足,是紅草莓與花蕊的併合,與菊花煙焗倉魚最配襯,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紅酒一定襯紅肉,而白酒一定襯白肉,這不是什麼金科玉律,只是坊間教學希望方便大家記憶。

Chateau Cantemerle 1989 (WS 95)

Chateau Cantemerle 綽號「大貓」,由來相信是和讀音(Con-tea-meow) 有關,他位置於 Haut Medoc 的 Macau 區 (註:不是澳門),它亦是屬於波爾多 1855 分級制下的列級酒莊之一,屬於第五級酒莊 (Cinquièmes Crus)。在眾多列級酒莊之中,它是最近波爾多市。

除此之外,Chateau Cantemerle 還是波爾多 1855 分級制實行了這 158 年間第一個變動,當年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希望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向全世界人士展示法國最好的產品,於是委託了波爾多商會按當時酒價把酒莊排名及分級,再製作成小冊子。Chateau Cantemerle 便因當時信息不流通情況下沒被選中,而小冊子及時在世界博覽會舉辦前面世,幸好Chateau Cantemerle莊主當機立斷,向波爾多商會後補資料,最終於世界博覽會完結前後補成為第五級酒莊。


Chateau Cantemerle 一向不被人重視,尤其是世界知名酒評家 Robert Parker 不太喜愛,往往只給予80-85分。而比較持平的 Wine Spectator 間中也給予 90 分,但近 30 年最高分的一個 Vintage 就是今次的 1989 年,有 95 分。打開酒瓶,倒進杯子的一刻已見酒的老態,流露出來的是老酒味道,如菇、茶、枯木,餘韻中帶點花香果香,老得來很優雅,有點像甘草演員梁舜燕,《真情》的上等人角色,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