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與初哥共賞酒》(第一集) ~ 葡萄界的通天老倌

這個 Blog 不知不覺都開左幾個月,很高興得到朋友們欣賞
其實最初原意都係自娛一下,沒想到有朋友會喜歡,
有些朋友看過小弟的 Blog 之後,覺得除了寫酒評外,也可以分享一下基本的葡萄酒知識。
他建議我把這專題命名為《跟 Mathew 學品酒》,其實我只不過是一名新晉酒徒,
如此命名,可能識既就笑死,唔識既就嚇死。此系列不是什麼專業教學,
而是希望把我聽過的小知識,綜合一下我的小經驗,在此分享給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命名為《與初哥共賞酒》是最理想不過。

第一集,我想以介紹白葡萄為先,眼見坊間書籍多是介紹耳熟能詳的 Chardonnay 為先,
內容相差不大,我覺得自己也不寫得比別人好,那亦無謂浪費看倌們太多時間。
輕微重溫一下,或者很多人都知道 Chardonnay 的百變能力,能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栽種,
在寒冷的地區風格是尖酸的,味道大多是檸檬、青蘋果。
在和暖的地區,風格是溫和的,味道大多是桃、杏脯、蜜瓜。
在偏熱的地區,風格是熟熱的,味道大多是芒果、熱情果、菠蘿。

原來在葡萄界裡面,還有一款白葡萄比Chardonnay 更百變,堪稱「葡萄界的通天老倌」,
就連很多世界級的葡萄酒專家也稱讚它為世上最多才多藝的葡萄,
和 Chardonnay 一樣在不同地區表現出不同風格之餘,還能生產出不同甜度,
可以由不甜至極甜,亦可以接受不同的釀酒方法,例如釀造成汽酒、烈酒和加烈酒,
又可以透過木桶陳釀,使酒體有強烈的木味、多士、椰油等味道,
同時又可以透過乳酸發酵法 (Malolactic Fermentation),釀酒師在發酵過程加入乳酸菌,
把葡萄的蘋果酸轉換為乳酸,使酒體有強烈的奶油味 (放心,不會是益力多味!)

這位「葡萄界的通天老倌」就是 Chenin Blanc
它最為人熟識的地方是南非,因為它是南非最廣泛種植的葡萄,當地人稱它作 Steen。
另外在澳洲、美洲、紐西蘭皆有種植,不過講到最正宗,一定要數它的老家 - Loire Valley
Loire Valley 位於法國的西北部,是一個盛產白酒的產區,但因名氣低,不受注目,
在香港的酒舖,也不是常見 Loire Valley 的酒。此區是一個氣候複雜的產區,
因它分為 4 部份:Nantais、Anjou-Saumur、Touraine和 Central Vineyard (左至右) 
最左的 Nantais 靠大西洋是海洋性氣候,而最右的 Central Vineyard 是大陸性氣候,
那麼中間的 Anjou-Saumur 和 Touraine 便是兩種氣候的夾雜。
Chenin Blanc 是種早發芽但遲收成的葡萄,還有它適合低產量,
這才可發揮其獨特香氣,所以在 Loire Valley 是限制生產的。

Chateau de Beaulieu Coteaux du Layon 1981

Coteaux du Layon AOC 位於 Loire Valley 的 Anjou-Saumur 區,
所出產的酒都是 100% 使用 Chenin Blanc 釀製,是一個著名的甜酒產區。
政府規定一公頃土地最多只能種植相等於 3500 公升的葡萄
對比起南非,土壤營養豐富的話,一公頃土地可種植到相等於 24000 公升的葡萄,
是差不多 7 倍的數量。Chenin Blanc 具陳釀能力,所以今次試的 1981 年沒有老酒味道,
酸度仍十分活躍,與甜度平衡,味道主要是熟梨、蜜桃、無花果和花蜜。
雖說不上是一支頂級甜酒,但以 HKD 300 - HKD 500 這範圍也過得去。

《與初哥共賞酒》第一集到此為止,希望大家喜歡!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意大利傳奇 ~ 大膽的追夢者


人人都有夢想,但不是每一個人也會大膽地追夢,
甚至有時我們看到身邊人不惜一切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你會說他是傻。
說到追夢,最容易聯想到的一定是 John Lennon 的《Imagin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或 1963 年馬丁路德金的 "I have a dream" 演說。

Sassicaia 是意大利酒王之中的酒王,因為它開創了一個影響後世的潮流,
而它背後就有個大膽追夢的故事...時間轉眼回到 1930 年代....
當時,Sassicaia 的莊主馬里奧有天忽發奇想,想釀造一款開創先河的意大利酒,
他認為 Sassicaia 位處於的地區 Tuscany 地貌及土壤與波爾多 Graves 相似,
可種植法國葡萄 Cabernet Sauvignon、Merlot 和 Cabernet Franc。
身邊人勸他說,意大利酒一向都是用本土葡萄釀酒,沒有人會喜歡的,別做傻事,
亦只有使用本土葡萄才獲政府認可並分級為 DOC 或 DOCG。

大膽追夢的馬里奧堅決要研究及種植法國葡萄,最終在 1948 年釀造出第一支 Sassicaia,
但因為第一支 Sassicaia 是十分難喝,於是馬里奧決定往後只在莊內出售而不公開發售,
馬里奧與一眾的追夢者一樣,被身邊人認為他很傻,馬里奧並沒有放棄,
千錘百鍊下經過廿年不斷改良,最終在1968正式公開發售,並大獲好評,
更把它與波爾多一級列級酒莊作比較。由於所使用的葡萄不合 DOC 和 DOCG 的資格,
它只能以 TABLE WINE 的級別出售,不過由於 Sassicaia 太成功,開創了先河,
更多的酒莊相繼效法,由於這是頂級的 Table WINE,所以人們叫它們為 super-tuscans
再經過 26 年的洗禮,Sassicaia 已成酒王之王,政府破格以 Sassicaia 酒莊為獨立 DOC。

Sassicaia 1986 (WS 95,HKD 2180)
(70% Cabernet Sauvignon,30% Cabernet Franc)
這是我第一支品嚐的八十年代酒,它至今已有 27 年酒齡。
著名酒評家 Robert Parker 給予 1985 年 Sassicaia 的分數是 100 分,
而 1986 年的天氣亦承接著 1985 年的優勢,所以未開之前已充滿期望,
豈料打開酒瓶看到顏色呈磚紅色偏橙色,就知這是一支老酒。
香氣幾乎可以說是欠奉,而味道亦只有枯木和紅棗味,
於是我緩緩地把它倒進 Decanter,加大空氣與酒的接觸面,
開瓶三小時後香氣和味道依然沒有太大變化,正當打算放棄,
我就想到既然 Sassicaia 能夠經歷時間的洗禮,於是決定把它放在 Decanter 內十二小時
估唔到微妙的變化就在這十二小時內發生,在開瓶十二小時後,花香四溢,
把我整個房間也充滿了撲鼻而來的花香,我感受到這是玫瑰花的香氣。
而味道方面,再不是只有枯木和紅棗味,而有使味蕾觸動的陳皮梅、山楂、茶和黑朱古力。
酸度十分跳脫,口水在兩頰湧出,令我想一喝再喝,單寧十分柔和,餘韻中長。
預留了兩小杯分量,在開瓶二十四小時後品嚐,味道依然,但再沒有新的衝擊了。
由於它的奇妙變化,我想日後我再喝多少瓶酒,也無法忘記這支 Sassicaia 1986!

後記
回顧 Sassicaia 的追夢歷程和品嚐過 Sassicaia 1986 的體驗,
就完全理解到「時間」在歷史洪流是多麼重要!
一個夢,你可能需要以數十年時間去實現,究竟你願意為你的夢付出幾多時間 ?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解剖雄獅


法國大革命期間,當時 Château Leoville-Las Cases 的莊主逃離法國,
雖然革命沒收了整個酒莊,但卻使酒莊出現了第一次的分裂,
最初由巴頓家族收購酒莊的四分之一,發展成今天的 Château Leoville Barton 。
餘下的四分之三保留在家族手中,莊主的兒子 Pierre-Jean 繼承了餘下大部分酒莊。
只有小部份給了他的姐姐 Jeanne。後來,Jeanne 的女兒嫁給了 Baron Jean-Marie de Poyferré,因此她的葡萄園就成爲了今天的 Château Léoville-Poyferré;
而 Pierre-Jean 把擁有的部份發展成 Château Leoville-Las Cases 。
在 1855 年拿破崙三世制定的列級酒莊分級,三家雄獅酒莊皆入圍,
成為波爾多列級酒莊第二級。

Château Leoville Barton 與其餘 2 隻雄獅一樣位處於波爾多 St. Julien 區,
此區的土壤多是 Clay 黏土和 Gravel 沙礫土,很適合 Cabernet Sauvignon 生長
而 Château Leoville Barton 種植 Cabernet Sauvignon 亦較廣。
為了更認識此酒,決定展開一個長達一天的「雄獅解剖」。

Château Leoville Barton 2004 (RP 92,HKD 550)
(70% Cabernet Sauvignon;22% Merlot;8% Cabernet Franc)
16:30 - 打開酒瓶,果香封閉,隱約感受到黑果味道,主要是木味、雲呢嗱。
瓶 30 分鐘 -  除木味、果味外,已多出了甘草、香料、蔬菜的味道,單寧亦趨順滑。
瓶 1 小時 - 除上述味道,再多出了花香、煙燻、茶香、菇香。黑果味是黑莓,酸度很好。
瓶 1 小時 30 分鐘 - 味道變得沉實,主要是煙草、花香、黑加侖子和黑布冧
瓶 2 小時 - 酸度、單寧早變得柔和,果香、茶香和花香依在,還多了點肉香。
瓶 3 - 4 小時 - 突然沉睡了,果味隱現,比較突出的是茶香和香料。
瓶 5 小時 - 還以為玩完,豈料最精彩的時刻來臨。果味回歸,花香綻放,煙草、茶香、甘草,平衡的酸度令我熱愛這雄獅,細味下香氣就如香水瓶,餘韻屬中長,感覺到這時是雄獅表現最好的時候。
直至開瓶 7 小時 - 他的表現繼續維持,只能用最直接的形容詞去形容:「好飲!」
最後開瓶 27 小時 - 他還未完全玩完,酸度幾近消失,有黑果、熟菜、香料和木味

後記:
酒,有時候,是三五知己開懷暢飲;有時候,是需要當佢一件藝術品,慢慢撚 ....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黑金將軍


講起 「黑金」,你或許會聯想到黑社會干預政治,
又或係由劉德華、梁家輝主演的《黑金》。
但如果「黑金」是關於酒的,很多人一秒內即聯想到 Chateau Palmer 呢個莊

Chateau Palmer 屬波爾多列級酒莊第三級,
但他的價格和評級絕不遜於同區的 Chateau Marguax,
甚至有某些年份比五大一級酒莊獲得更高評分。
而 Chateau Palmer 背後更有一個故事:1814年,拿破崙兵敗
當時的波爾多由英軍接管,領軍的是 Palmer 將軍,
他向 Gascq 家族購入酒莊,並易名 Chateau Palmer。
當時英國的名流十分喜愛  Chateau Palmer 並以英國姓氏來命名法國酒莊為榮。
Chateau Palmer 動輒過 HKD 2000,所以我品嚐過的年份亦不多,
只有 1990 年和 2001 年,而他們帶給我的感覺是高貴和典雅。

Chateau Palmer 1990 (RP 92,HKD 2500)
(54% Cabernet Sauvignon;37% Merlot;7% Cabernet Franc;2% Petit Verdot)
1990年是一個卓越的年份,承繼著1988年和1989年兩個出色年份的遺風。
當年的天氣很熱,是20世紀第二最熱的一年,五月至八月陽光普照,和暖乾燥
此種天氣是最適合葡萄生長,採收前下了點雨,使乾燥的葡萄得到滋潤。
這年,整個波爾多的葡萄酒都具有成熟水果的風味。
Chateau Palmer 1990 色澤清澈,泛著深邃的紅寶石色,
芳香四溢,蘊含著濃郁的黑加侖子、黑莓,香料,薄荷,與及紫羅蘭花香。
味道方面,亦輕易感受到澎湃果香,與及經陳年所帶出來的茶香和煙草。
無論是嗅覺,抑或是味覺,都是極盡享受的!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有趣的男爵


上月與女爵相會後,我說過一定要盡快見埋男爵,今天如願了。
究竟男爵是怎樣的呢?好心急,雖知道一小時內試飲他 3 個年份,
又看不到時間的變化,對他的了解一定不足。但經過一小時多的短聚,
我對他的印象是「有趣」,直覺告訴我,我喜歡他,多於她。
又根據非官方+非正式+口耳相傳所說的統計,60%人喜歡女爵,40%人喜歡男爵。

至於男爵有幾趣,就要歸功於葡萄酒本身的魅力
因為葡萄酒不像大部分飲品,它會隨年月變化,是有不同的感受
而今次試的男爵是 2007年、2002年和1999年。
你會發覺,雖是同一個莊,不同年份所帶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Pichon-Longueville Baron 2007 (RP 90-92, HKD 800)
由於2007仍是很新,當然波爾多區有很多酒莊已達適飲期,
但我覺得2007年出生的男爵,雖見得下大場面,但還需要多點磨練。
品嚐葡萄酒,需要抽絲剝繭,找出所有存在的味道,
我當然會一一細味,但我最享受的是每款葡萄酒給我的第一印象,
2007年的男爵在我未找到他的果味時,第一印象給我的是肉味,還要是豬肉乾味。
他不是果味主導的酒款,香料、木桶和花香味道平衡,帶少許黑莓。
酒莊代表告訴我,這瓶酒 Merlot 味道比 Cabernet Sauvignon 較突出。

Pichon-Longueville Baron 2002 (RP 89, HKD 1030)
2002年出生的男爵如何? 他是一位很甜的男孩子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甜麵包,像嘉頓甜雞蛋麵包的味道,又有點像肉桂卷
黑果味充沛,如黑加侖子、黑莓和黑布冧,咁爆果,唔講以為係新世界酒
酒莊代表告訴我,這瓶酒 Cabernet Sauvignon 很突出,適飲期至少有20年。

Pichon-Longueville Baron 1999 (RP 89, HKD 980)
1999年的男爵成熟已有男子氣慨,配合男爵這響噹噹的名銜
全場大部分人士都認為這是今晚試酒會最好的一支酒,而我也不例外。
香氣與味道很平衡,酸度與單寧很柔和,第一印象是花香撲鼻,
隨之而來的是一堆黑果的味道、香料、陳年所帶出的煙味、茶味和菇味。

後記:
男爵和女爵在波爾多酒中屬於傑出的一對金童玉女,
可惜上次與女爵相會,第一印象不夠好。
而今次有趣的男爵逗得我很歡喜
希望有一天能同時和男女爵玩遊戲,加深對他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