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MT WINE 酒活動 之 「千千聲」品酒會 (二) 落難英雄

上集講到我舉辦的「千千聲」品酒會展示了八支價格超過港幣一千元的美酒
在眾人投票下,五強誕生了,排名如下:
1. Chateau Figeac 2000
2.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2005
3. Chateau Palmer 1998
4.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83
5. 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1986

其實我所選擇的排名和以上次序有點不同,我的排名是:
1. Chateau Figeac 2000
2. Chateau Palmer 1998
3.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83
4.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2005
5. 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1986

原因在於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2005 仍有很大潛力
現在喝未能感受到它最大的威力,變相較優雅的Chateau Palmer 1998 
和後勁凌厲的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83 遜色。
大家同是「千千聲」,五強順利誕生,但其餘三款何解落選
今集也帶大家來看看這三名「落難英雄」。

Chateau Pichon-Longueville Comtesse de Lalande 2004
(RP 92,參考價格:HKD 1150)
名字太長,通常簡稱 Pichon Lalande,或叫它的綽號:「女爵」。數月前喝過 1997 年的女爵,只有很生硬和青澀的感覺,不是很良好,我歸咎了是當年天氣和收成的問題,當時有資深飲家給我的意見是存酒 Condition 問題多於天氣和收成的問題,皆因他所認識的女爵,無論好年或弱年都是表現良好的。此次有機會再嘗一嘗「女爵」去驗證一下,2004 年屬一般年份,既不是好,也不是壞,我喜歡 2004 年的酒,因為它價格較其他年份低,又進入適飲期,通常都給我不俗的感覺。

酒色仍在高峰,是深邃的紅寶石色;香氣較明顯,有草青、黑果、香料、奶油、炭燒咖啡和焦糖;酸度中高,酒體中等,單寧中低;可是香氣和味道沒承接力,草青味為主體,果味欠奉,開瓶三小時便告終,是 Drop 得最快的一支,到後期維持的只有動人的焦糖香氣,其餘什麼都沒有。


Chateau Lynch Bages 2004
(RP 87,參考價格:HKD 1150)
說到穩定,我首推我嚐過很多遍的 Lynch Bages -「靚次伯」,無論好年或弱年都是表現良好的。穩定,雖然是一句讚美語;通常穩定亦即是告訴你它的變化不大,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每年都差不多的話,會讓人沒有好奇心去探索。

超過 80% 的 Cabernet Sauvignon,通常較其他酒莊遲採收,只有 60% 新木桶陳釀 15 個月左右,所以在整體表現是果味多於木味。

開瓶時一如以往的濃郁黑果,香氣綻放,有黑胡椒、肉香、茶香、雪茄和泥土;酸度和單寧中等,酒體較厚實;和「女爵」相似,香氣和味道沒承接力,只有黑加侖子和草青,同樣地在開瓶三小時多便告終,後期只有沈睡的黑加侖子。


Chateau Calon Segur 1979
(RP 71,參考價格:HKD 1080)


它是我暫時喝過最老的波爾多葡萄酒,上次在朋友舉辦的《酒是這樣品》活動當中,已嘗試過它 1996 的表現,大概理解過它的粗獷風格與其浪漫酒標是截然不同,當然豬肉榮和菠菜蓮也可譜出浪漫愛曲。

此酒已有 35 年的歷史,酒塞不多不少已出現老化,甚至有半個塞已跌了落去,就算使用專開老酒的酒刀「阿蘇」都危危乎,最終順利開酒瓶發現酒塞真的很老。

酒色也呈現老態,是磚紅色。香氣中等,帶有很強烈的煙草、泥土、樹根和獸皮;單寧早已消失,酒體中低,酸度和酒精度有點不平衡,眾人對此表現嚏之以鼻;味道上全是老態,甚至可說是酒已處瀕死邊緣,是藥材、菇菌、涼茶和煙燻,歷久不散,但香氣後來除樹根外,便轉化成炭燒咖啡和烏龍茶。



















很感謝一眾好友出席是次 MT WINE 所舉辦的「千千聲」品酒會,日後再接再厲,舉辦更多類似有益身心的活動。

MT WINE 酒活動 之 「千千聲」品酒會 (一) 五強誕生


MT WINE 2014 年第二場酒活動,名為「千千聲」品酒會
顧名思義,當晚所品的每支酒皆價值過千港元。
是次 MT WINE 聯同 Sommelier 合辨,在他們位處於九龍灣的辦公室舉行。
這晚的主題是波爾多酒,目的是讓參加者品嚐到波爾多各副產區的不同風土。
精心安排下,首先出場的是兩支 Pauillac 的 2004 年紅酒,分別是:
Chateau Pichon Lalande 2004Chateau Lynch Bages 2004
之後出場的是兩支 80後的 Saint Julien 紅酒,分別是:
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1986 和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83
緊接的亦是一支老酒,是 Saint Estephe 區的 Chateau Calon Segur 1979
最後三支來自不同年份和副產區,有 Margaux 區的 Chateau Palmer 1998
有 Pessac-Leognan 區的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2005 
和唯一一支從波爾多右岸 Saint Emilion 區的 Chateau Figeac 2000

他們的表現勢均力敵,充分表現出傳統波爾多葡萄酒的優雅,謙謙君子,
絕不像新世界產區的風格:澎湃而酒體雄厚,赤髯如虬的彪形大漢。
在大家投票下,五強誕生,他們的排名如下:

第一位:Chateau Figeac 2000 (得分: 20)
(RP 93,參考價格:HKD 1400)

唯一的一支波爾多右岸葡萄酒奪得第一名,表現優秀但它的綽號絕不好聽,跟據讀音中文譯名是「廢柴」,相信過了今晚,沒有人認為它是「廢柴」了。

位處於波爾多右岸 Saint Emilion,級別屬於 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B,它是鮮有位處右岸而採用 Cabernet Sauvignon 比例較 Merlot 多,所以別看它是右岸,其實也是左岸風格。35% Cabernet Sauvignon / 35 % Cabernet Franc / 30% Merlot,可見 Cabernet Family 佔 7 成。100% 新木桶,陳釀至少 18 個月。

紅寶石色;香氣中等,有黑加侖子、香草、奶油和藥材如當歸;酸痛、酒體和單寧屬中等;味道方面帶有黑布冧、西梅、橡木、奶油和香料,餘韻中長。



第二位: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2005 (得分: 13)
(RP 95,參考價格:HKD 1000)
第一名在右岸,第二名雖在左岸,卻不是在列級酒莊林立的 Haut Medoc,而是在 Bordeaux City 以南的 Pessac-Leognan。酒莊名字有 Lafitte 一字,其實和五大的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是沒有關係的,加上它是比 Lafite 多了一個 T,就像小弟的名字:Mathew,也比很多 Matthew 少了一個 T。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和 Chateau Pontet Canet 一樣,以往都不是很出名,直至 2009 年世界著名酒評家 Robert Parker 給了 100 分後就聲名大噪。曾參與這兩個酒莊的垂直品飲會,個人較喜歡 Smith Haut Lafitte,風格上帶點煙草和煙燻香氣,很吸引。

深邃紅寶石色;香氣沉穩,皮革、甘草、香料、黑胡椒和咖啡,而果味較封閉;酸度,單寧和酒體皆中高,意味著其優良陳年潛質,味道中果味浮現黑莓,咖啡和甘草,餘韻中長。

第三位:Chateau Palmer 1998 (得分: 9)
(RP 91,參考價格:HKD 1450)


Chateau Palmer,小弟稱它為「黑金將軍」,其實早在上年 9 月時已寫過它 1990 年份的,詳情可參考【黑金將軍 -http://mt-wines.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4.html】。個人認為Chateau Palmer 是 Margaux 最有價值的一個酒莊,價格比五大的 Chateau Margaux 低,但品質卻勢均力敵。

深邃紅寶石色;香氣突出,帶頭的是咸香,隨後的是黑加侖子、奶油、甘草、黑胡椒和乾花;酸度和酒體是中等,單寧中高,酒精度有點兒不平衡;味道上是黑莓、黑加侖子、茶葉和花香,符合了 Margaux 區的優雅特質。 



第四位: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83 (得分: 4)
(RP 91,參考價格:HKD 1650)

Saint Julien 區的一哥一定是這位「雄獅」三兄弟中的大哥 -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Saint Julien 位處於 Pauillac 和 Margaux 之間,合兩區之長,在雄渾與柔情中取得很好多平衡,如對波爾多左岸各區風格感興趣,可參考【《與初哥共賞酒》(第四集) 波爾多左岸的金庸世界 - http://mt-wines.blogspot.hk/2014/01/blog-post.html】。

翻查 1983 年的 Vintage Report,當年七月酷熱,八月濕熱,皆影響到葡萄收成,幸而九、十月回復正常,沒影響葡萄成熟度和採收工作。此酒香氣薄弱,草青香氣覆蓋初段,果香欠奉,還帶有少許濕氣,不太優雅。開瓶三小時頓變優雅,少了草青和濕氣,多了果香,橡木和咖啡。31年的酒比我還年長,但口感仍年青,酸度和酒體是中高,單寧中等;味道帶有西梅、布冧、西梅、皮帶和甘草,開瓶五小時告終。

第五位: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1986 (得分: 2)
(RP 87,參考價格:HKD 1220)
「雄獅」三兄弟中的二哥 - 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擁有著與「大哥」一樣的歷史,同一個家族擁有,同一個副產區,同樣是 1855 分級制的二級酒莊,當然知名度一定不夠「大哥」,甚或至名氣遜於不同家族所擁有的「三弟」- Chateau Leoville Barton。 

表現上和「大哥」初段有點相似,香氣薄弱,草青香氣覆蓋初段,後段才出現少許果香。28 歲之齡口感上沒有一絲老態,這是大家對這對「雄獅」兄弟嘖嘖稱奇的地方,酸度屬高,酒體中低,單寧中高;香氣隱現的果香在味道上呈現,主要是黑莓、黑加侖子,乾草;開瓶三小時後單寧順滑,帶點茶香,在開瓶四小時多告終。





這八個不同的酒莊,帶給所有參加者一個難忘的晚上,看到各區的分別,同時又隱約地看到各區的相同,五強誕生了,究竟其餘三支沒有排名的酒又如何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MT WINE 2014 年首場 Tasting & Networking

新一年一個新開始,MT Wine 開了 Facebook 專頁,
大家可在 Facebook 搜尋 "MT WINE - empty the wines",
按 Like 後便可獲得更多酒資訊和日後活動詳情。

















2014 年第一個 Official 的酒活動,選址在上環的 VplusU 舉辦。
出席人數有 20 人,是次活動主要目的是 Tasting & Networking,
作為 2014 年第一個 Ice-breaking 的活動,日後會繼續邀請大家出席不同酒活動。
希望大家除了品嚐到美酒之外,還能夠與一眾愛酒人士互相交流。

活動在八時左右開始,首先提供了西班牙汽酒給在場人士清新一下口腔,
其後陸續為大家介紹了四款意大利酒,包括一汽一白兩紅。
壓軸是抽獎活動,送出的是一支十分特別,以 6 款葡萄混釀而成的紅酒。


Cava 是西班牙最普及而出名的汽酒,在「香檳」一字未註冊之前,Cava 叫自己做西班牙香檳。現在要在酒標寫上「香檳」一字,必須要是在法國香檳區出產,採用法定的三款葡萄:Chardonnay、Pinot Noir 和 Pinot Meunier,還要是用 methode champenoise (香檳釀製法),即二次瓶內發酵。(日後再詳細一點講解整個流程。)

此 Cava 在西班牙巴塞隆拿所屬的 Catalonia 出產,以 Macabeo、Parellada 和 Xarel-lo 傳統方法釀製,帶著檸檬、蘋果和麵包香氣。



此汽酒乃是意大利東北面著名產區 Veneto 生產的 Prosecco,以 Trebbiano 和 Garganega 兩款葡萄用 Tank Method 釀製,即把所有發酵後的葡萄基酒放入不鏽鋼桶內進行第二次發酵,在壓力下封樽保留二氧化碳。

Trebbiano 在法國名為 Ugni Blanc,是干邑區釀製白蘭地基酒的唯一葡萄。




此白酒乃意大利西北面著名產區 Piemonte 生產的 Gavi,屬意大利酒分級制最高級別的 D.O.C.G,當然這不代表一定很貴和很好喝,而是代表酒商必須依照法例規定,如產量和葡萄品種等,而 D.O.C.G 比次一級的 D.O.C 在質素上更有保證。

Gavi 採用 100% 的 Cortese 釀造,風格是檸檬、啤梨和李子,以水果為主,酸度中等,酒體較薄,適合日常飲用。
Valpolicella 位於 Veneto,以Corina、Rondinella 和 Molinara 三款本土葡萄釀製,一向酒體單薄,以紅果香氣為主。Corina 通常佔一半以上,主要帶出酸莓香氣和增加酸度。Rondinella 比例不會超過 4 成,主要帶出草藥香氣。Molinara 主要是一款高酸高單寧,故比例亦不會超出 25 %,主要是增加酒體、單寧和酸度。

此酒酸度平衡,但香氣和味道方面較熟透,不像一向的單薄和帶有酸莓氣息,而是酒體中等,和帶點士多啤梨和濕菇味。


我之所以挑選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為最後的一款酒,主要是希望有點承接力,呼應一下次一級數的 Valpolicella。 它也是位於 Veneto,也是採用 Corina、Rondinella 和 Molinara 釀製。不過獨特之處在於葡萄農採收葡萄後不是立即進行發酵過程,而是放在通風位置把葡萄風乾,為期三星期到三個月,讓葡萄水份流走,剩下的便是糖份,才把一堆堆「葡萄乾」進行發酵過程,當大部分糖份都轉化成酒精時,就變了這酒精度高,酒體濃厚的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當眾人品嚐此酒時,已開瓶 8 小時,由濃郁葡萄乾香氣,發展成紅棗,甚至在場人士有說像鐵打酒,亦有說像黑朱古力,大家也很滿意此酒。


壓軸抽獎送出的不是一支十分昂貴,而是一支很特別,Made in Hong Kong 的 8th Estate 葡萄酒,它除了 Made in Hong Kong 外,它的混釀比例亦十分獨特,可說是瘋狂之作。 當中有 25% Cabernet Sauvignon、21% Merlot、15% Cabernet Franc、15% Shiraz、14% Sangiovese 和 10% Nebbiolo。

我相信這是玩味多於一切,不過唔緊要啦,希望中獎者新一年會過一個豐盛的一年。





最後,亦感謝一眾人士來臨 MT WINE 2014 的首場 Tasting & Networking,祝新年快樂!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與初哥共賞酒》(第四集) 波爾多左岸的金庸世界


















查良鏞,筆名「金庸」,一個在大中華地區無人不曉的人物
他的小說膾炙人口,不論男女老幼,都會喜歡,甚至沉迷他的作品
筆者當然亦是其中一個,想當年每逢睡覺之前的一小時也有閱讀習慣,
金庸先生的小說便是陪伴我數百個晚上的恩物,他出品的十四部小說還能成詩: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
《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 
《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
《俠客行》、《碧血劍》和《鴛鴦刀》。而筆者最喜歡的是《神雕俠侶》,
當中刻劃了楊過對小龍女的愛,與及細膩地描述了他們的種種波折,而最終能修成正果,
成為神仙眷侶。和它有關的,無論是小說、電視劇集和電子遊戲,我都喜歡。

早前在重溫波爾多產區資料時,看到有關不少副產區的大體風格,
為讓大家更容易記憶,於是就想到把各副產區的大體風格擬人化,
縱使不是每個位處於當地的酒莊也十足如此,但至少令大家對該區的風格有所認識:

Saint Estephe (天龍八部:喬峰)

Saint Estephe 位處於 Haut-Medoc 的較北位置,當地土壤除最常見的 Gravel 外,
還有很豐富的 Clay 和 Limestone,波爾多左岸盛產 Cabernet Sauvignon,
它喜愛 Gravel 而厭惡 Limestone,再加上地理上較北,Cab Sau 就更難熟透,
酒中單寧較粗糙,礦物味道較易覆蓋果味,不熟透的葡萄會出現青椒味,
風格上普遍硬朗和粗獷。種種形容就像《天龍八部》內的喬峰,契丹後裔,丐幫幫主,
喬峰是個剛強的角色,以一敵百也從容不迫,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
成名絕技為降龍十八掌 (註:後來金庸在改版中更改為「降龍廿八掌」,有趣)。

Pauillac (神鵰俠侶:郭靖)

Pauillac 位處於 Haut-Medoc 較中的地方,土壤主要是 Gravel,
十分適合種植 Cabernet Sauvignon,此區大多果香澎湃,酒體強勁,單寧結實,
陳年能力眾區中最佳,成不朽傳奇。波爾多五大酒莊便有三間在此區,
包括 Ch. Lafite Rothschild、Ch. Latour 和 Ch. Mouton Rothschild。
除飽滿的黑果氣息,還帶有松木、雪茄和甘草等香氣。
由於此區的酒大多單寧結實,讓年青的不及陳年的受愛戴。
此區的風格大多是複雜性高,強壯,骨格精奇,充滿大俠風範。
種種形容就像《神鵰俠侶》內的郭靖,雖不是男主角,但亦是很重要的角色,
我喜歡這中年的郭靖,多於《射鵰英雄傳》的年青郭靖,
因除了耿直,還陳釀出一種愛國愛民的俠義精神,受萬民景仰。
最喜歡的一幕是郭靖受傷,跌落城牆之外,快將被敵兵圍劈之際
楊過想起郭靖曾和他說過: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
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於是在複雜的心理交煎下,躍下城牆迎救他的「殺父仇人」。
絕技:降龍十八掌 (註:金庸在改版中說是喬峰濃縮由廿八掌變十八掌,後由虛竹傳承)。

Margaux (射鵰英雄傳:黃蓉)

Margaux 位處於 Haut-Medoc 的較南位置,土壤不止是 Gravel,還有 Clay。
於是該區除盛產 Cabernet Sauvignon 外,還種植不少 Merlot,
混釀比例較平均,很多時候會出現六四比例,故此 Margaux 乃眾區中最溫柔。
果香除了黑果,還帶有紅果和花香,酒體較輕盈而單寧較細滑。
此區風格是女性化,嬌嫩而活躍,口甜舌滑,就像《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
黃蓉乃「東邪」黃藥師之女,聰明絕頂,與大俠郭靖結為夫婦,橫誇三部小說,
由在《射鵰英雄傳》的年青少艾去到《神鵰俠侶》中年,
再後來《倚天屠龍記》交代她與郭靖共抗蒙古軍,失守襄陽,雙雙殉國而死。

Saint Julien (神鵰俠侶:楊過)

Saint Julien 位處於 Pauillac 和 Margaux 之間,混合著剛勁和柔弱的風格,
此區的土壤也是以 Gravel 為主,但風格上不及 Pauillac 剛強。
有不少二級列級酒莊也座落於此,如 Ch. Ducru-Beaucaillou、
Ch. Leoville Las Cases、Ch. Leoville Poyferre 和 Ch. Leoville Barton 等。
此區的風格是平衡,集 Pauillac 和 Margaux 兩區之長,而能夠獨當一面。
種種形容就像《神鵰俠侶》內的楊過,亦正亦邪,一副俠義心腸,
心內卻望報殺父之仇。有大俠的耿直,亦有浪漫的性格,
造就出楊過這悲劇英雄的角色,幸而最終亦是大團圓結局,與小龍女雙宿雙棲。
絕技是黯然銷魂掌,最記得呢招劉德華托住個頭自轉幾廿個圈而不頭暈。
幾代的「過兒」,我最喜歡的是劉德華,跟住係黃曉明 (註:其實羅樂林都飾演過)

Pessac-Leognan (天龍八部:虛竹)


Pessac-Leognan 位處於 Graves 產區內,與以上四個副產區位置不同,
他們都是位於 Haut-Medoc,皆在 Bordeaux City 的北方,
而 Pessac-Leognan 位處的 Graves,是在 Bordeaux City 的南方。
此區最著名的酒莊是 Ch. Haut-Brion,乃波爾多左岸的五大酒莊之一,
亦只有它不在 Haut Medoc, 在 Graves 內的 Pessac-Leognan,
此區的土壤和其餘的都是以 Gravel 為主,不過由於地勢較南,
所種出來的葡萄和釀造出來的風格較純樸,單寧細滑,結構緊密,口感濃滑,
複雜性被其餘的較弱,果香柔和,帶點個性的煙燻香氣。
種種形容令我聯想起《天龍八部》內的虛竹,粗眉大眼,本性善良,與世無爭,
但因種種機遇下而變成絕世高手,後來還俗成為西夏國附馬。

後記:我希望此文章可達到教育作用和趣味,正如文章初段所言,
以上描述乃講解該副產區的大體風格,並非每一個座落該區的酒莊也如此。
拜讀金庸先生的作品,常令我靈魂出竅,置身於故事之中,
描寫每一個人物角色都很細膩,在尋找資料的過程,彷如尋回過去日子,很回味。
數部巨著皆被電視台翻拍數次,每次在選角上,總引來一眾「金粉」討論一番,



如近期翻拍的《神鵰俠侶》,
找來拍 《那些年》的陳妍希做小龍女,
書中所載小龍女不食人間煙火,
但這個小龍女卻被譏笑似小籠包,和史上最肥的小龍女。



另外,在搜尋圖片時,發現黃日華都幾適合做金庸筆下的角色,
因為他曾做過喬峰、郭靖和虛竹,希望這文章能帶給你們一些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