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一百分的拉菲


看過小弟文章的人或許會發現小弟創作文章標題時喜歡以綽號來形容某些酒莊
例如:黑金將軍、侯伯王、山寨之王、獨行俠、哼哈二將、三劍俠、四大天王等
今集我決定反樸歸真,直接用了酒莊的名字作標題,原因很簡單,我亦不多作解釋。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波爾多五大之首,十八世紀至今都是該區售價最高的酒莊,
在整個法國,以至整個世界都是響噹噹的名字,尤其在中國。
前幾年 Lafite 因中國市場崛起,而使格價被炒高幾倍。
當然,促成這個局面除了中國市場,一定是酒界無人不曉的酒評家 Robert Parker。
有人說是他造就了 82年 Lafite,亦有人說是 82年 Lafite 造就了他,雞與雞蛋的問題。

"開支 82 年 Lafite " 可說是在香港常聽的笑話,縱使已有32年的歷史,
它的價格依然維持在港幣 30000 左右,在2010年之前 Robert Parker 都是給它100分,
但在 2010 年 6月他在 Wine Advocate 降低了它的評分至 RP 97+,
他表示 82 年的 Lafite 已到燦爛的適飲期,但仍需要5至8年才到達完全成熟期,
縱使不夠 82 年的 Latour 肥大和集中,又不夠 82 年的 Mouton 複雜和集中,
但它仍是當中的勝利者,而他更認為 Lafite 存放多半個世紀亦不成問題。

今次雖然未有幸喝到 82 年的 Lafite,但就喝到比它高分的後起之秀 - 86 年的 Lafite,
現存的 100分 Lafite 有 1986 年、1996 年和 2003 年,只有 86 年進入了適飲期。
至於 2009 年和 2010 年現在是 98-100分,日後必有望晉身 100 分行列,讓時間證實吧。
那麼現時的 Lafite 當中,無論在分數或年期,1986 年暫時是最好的。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86
(RP 100, 參考價格: HKD 18000 - 23000)
當晚品嚐的 86 年 Lafite 在瓶內 Decant 了三小時,縱使是 28 年的酒,但不見老態。
酒色仍是深邃的紅寶石色,酸度是比想像中活躍,單寧柔和,酒體豐盈,結構嚴謹,
整理表現算不上很突出,但它給你的感覺是舒服、耐久和穩健,餘韻屬中長。
香氣和味道很一致,是杉木、煙草、煙燻、咸香、胡椒、鉛筆芯和黑加侖子。
沒有一種味道是主導,互相平衡著,去年末喝過 02 年 Lafite 的咸香像豉油,
而這 86 年 Lafite 的咸香像咸花生,同樣迷人。86 年的 Lafite 比 02 年更適飲,
而香氣和味道亦更複雜,從酒中綻放鉛筆芯的香氣,也是第一次感受到。
同場的大師告訴我們,86年的 Lafite 已經贏了 82年的 Lafite。
那麼,或許我們下次說笑時要改改口說"開支 86 年 Lafite "也可。
不過對於不是屬於富有的我,喝 Lafite 只是為了「集郵」,這價格太貴了,性價亦不高。
五大當中,我只有 Latour 還未品過,但我個人認為性價最高的始終是 Chateau Margaux。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吹波的回憶


「吹個波,吹個大個波,吹大個波波玩波波...」
最近又再一次翻睇周星馳的《西遊記》,這是我看得最多而又最喜歡的電影,
經典場面我挑選了以下三個,看會不會引起大家共嗚?

1. 飾演唐三藏的羅家英唱 "only you"
Only you,can take me 取西經;Only you ,能殺妖精鬼怪
Only you ,能保護我,唔駛俾 D 蚌精蟹精 Dap 我
只有你咁勁,就是 Only you...

Only you,莫怪師父吟尋,戴番個
莫怕死,咪發 " Ti Teng ",碰到釘咪驚,I understand
要全力地去 Do,要驚就兩份驚,喃嘸阿彌陀佛

2. 飾演孫悟空的周星馳 "愛的宣言"
「曾經有段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去珍惜,當失去以後才後悔莫及,
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的話,
我會對他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3. 飾演豬八戒的吳孟達唱 "吹個波"
「吹個波,吹個大個波,吹大個波波玩波波...」

想起 "吹個波" 就起兒時在小食亭買的提子味吹波膠,
可惜我唔識吹波,但味道甜,自然愛上了。
說到吹波膠,便想起了法國 Burgundy 的一個產區 Beaujolais 所產的酒。
Burgundy,由北至南主要分成 6 個區,Chablis、Cote de Nuits、
Cote de Beaune、Cote Chalonnaise、Maconnais 和 Beaujolais。
大部分地區所種植的葡萄,都是最出名的 Pinot Noir 同 Chardonnay,
但最南部的Beaujolais所盛產的,偏偏不是 Pinot Noir 同 Chardonnay,
而是果實大,汁多皮少,產量多的Gamay。
Gamay所製的酒單寧低、酒精度低、且酸度高,口感柔順清淡,
是一種很典型的酒體薄、果味重、通常不會作陳年的Daily Wine。

Fleurie 是Beaujolais十塊田中較出名的其中一塊,有「Beaujolais之后」之稱,
風格主要是以花果見稱。葡萄會經歷二氧化碳浸皮法 (Carbonic Maceration)
即是讓未壓破的整串葡萄放入桶內,頂層的葡萄把下層的葡萄擠破而流出汁液,
發酵即由此開始,這些底層的汁液一旦開始發酵,會產生熱度及二氧化碳,
前者讓桶內溫度上升,激化上層未擠破葡萄在皮內發酵,
後者則形成上層葡萄串的防護氣囊以隔絕空氣,免於在發酵過程中過度氧化,
必要時會灌入二氧化碳。經過六、七天,上層原本未破的葡萄,
亦因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而漲破流出汁液,約有三分之一桶的汁液,
即開始將汁液放流出,剩下的殘渣再予壓榨取汁,連同流出之汁液加以混合,加入酵母菌,
正式進行標準的發酵過程,將糖完全轉化成酒精,這方法保留了新鮮果香和減少單寧。

Paul Sapin “Les Chambards” Cuvée Prestige Fleurie 2011 

這 Fleurie 是一支十分簡單,而且與當地的產酒風格相近,
開瓶時已嗅到水果鮮味,倒進杯子就猶如奉上果盤,
一盤盤紅色水果就在眼前,紅桑莓、櫻桃、草莓等,
花香只是隱現,不算明顯,而新鮮果香背後,
是熟悉的吹波膠,除了 Beaujolais 的酒外,
我也曾在德國的甜紅酒 Dornfelder身上找到,
它也是曾經歷過二氧化碳浸皮法。

雞肉的嫩滑和芝麻的香味與這 Fleurie 配搭不錯,
但說到最佳配搭,一定是另一味 - 酥炸豬大腸,
這碟豬大腸十分肥美,店家採用新鮮生油炸脆,不帶騷味。
如何說得上是一個 Perfect Match,就是互補不足之餘,
還使兩者互相輝映,酒的果香更濃郁,肉的鮮味被帶出。
日後還要多作嘗試,希望可配搭到更佳菜色。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西班牙分級 ~ 時間便是金錢

初學葡萄酒,很多時候都是從它的分級開始,
因為大家都會認為質素決定級數,級數決定價格。
但隨著接觸多了,便明白級數與價格密不可分,
但級數和質素卻未必成正比,往往令買家中伏。

每個地方的分級也有不同,例如德國是以甜度分級,
數月前寫過的"太太也愛上 Riesling" 
由微甜的Kabinett 至極甜的TBA,Wine Searcher.com 統計2012 年全球50 支最貴的酒,
排行第五的是 Egon Muller-Scharzhof Scharzhofberger Riesling TBA,
平均每支價值港幣四至五萬元。而法國布根地 (Burgundy) 則以田來分級,
數月前寫過的"布根地 (Burgundy) 葡萄酒分享" 
由最普通的地區酒去到只佔總面積1.5%的特級田 (Grand Cru)
全球最貴的酒便是已故神級釀酒師 Henri Jayer 的 Henri Jayer Richebourg
平均每支價值港幣十二、三萬。

而今集所講的是西班牙分級制,除了基本在地域上如意大利般分 DOC/DOCG,
西班牙是 DO/DOCA,只有 Rioja 和 Priorat 是 DOCA,其餘地區都是DO。
但西班牙葡萄酒亦有點與眾不同,就是在 Label 上亦有小分級,便是今集的重點。
標題是 "時間便是金錢",顧名思義,西班牙葡萄酒是以時間來分級。
1. Joven,所指的是 Young Wines,通常指酒只經歷了很短時間木桶陳年,
甚或是完全沒有經過木桶陳釀,飲家可完全感受到葡萄的新鮮氣息。
2. Crianza,法例規定葡萄酒發行前必須經過至少 2 年陳釀,當中至少有半年時間要透過木桶陳釀,通常是採用舊木桶,故此木桶所產生的味道亦不會太重。
3. Reserva法例規定葡萄酒發行前必須經過至少 3 年陳釀,當中至少有 1 年時間要透過木桶陳釀,通常採用質素較佳的葡萄,而酒莊大多數陳年時間大大超出最低要求才發售。
4. Gran Reserva法例規定葡萄酒發行前必須經過至少 5 年陳釀,當中至少有 3 年時間在瓶內陳年和至少 18 個月要透過木桶陳釀。這是一個很尷尬的級別,皆因最理想的情況是酒莊把最優質的葡萄經過 5 至 10 年的陳釀才出售,可使飲家即使飲用,亦因陳年潛力高,不少可陳年二、三十年。但最不理想的情況是酒莊知道自己的酒滯銷,於是刻意把葡萄酒陳年,以達到 Gran Reserva 的條件,從而把本來滯銷的酒高價出售,這便使不少買家中伏,有如Burgundy Grand Cru,其實只代表塊田是特級,種出來的葡萄比其他一級田或普通田有保證,但不代表酒莊設備優良,釀酒師技術高超,所以不少買家往往買了昂貴的 Burgundy Grand Cru 酒,卻得不到應有的質素。

Valdinal Crianza Ribera del Duero DO 2005


Ribera del Duero 位處於西班牙北部,是一個很著名的葡萄酒產區。VALDRINAL是當地的一個酒莊,以生產 Daily Wine 為主,旗下沒有 Gran Reserva 的酒,最高只有 Reserva。此酒採用 100% Tempranillo 釀製,經過一年法國和美國木桶陳釀。

打開酒瓶,是 Tempranillo 最原始的香氣,有紅莓、肉和皮革;酸度和單寧中等,酒體偏厚;待酒在瓶內透氣兩小時,已散發出一些很甜的香料味,沉靜過後轉化成炭燒咖啡,應該是來自美國木桶的。

這酒其實是價值 HKD 99 的 Bin-end 酒,本來對它沒有太期望,卻沒想到它那麼有層次感,質素超出預期。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意大利傳奇(二) ~ 山寨之王

數個月前,寫過一篇名為「意大利傳奇 ~ 大膽的追夢者」,
講述的是 Tenuta San Guido 酒莊在 1948 年打破意大利酒業傳統,
以波爾多葡萄 Cab Sau 和 Cab Franc 釀造出舉世知名的 Sassicaia
(詳情可參閱:http://mt-wines.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8.html

後來掀起了意大利酒業新的一頁,酒莊紛紛模仿,
當中部分後起之秀,現已與 Sassicaia 齊名,並迄立在意大利酒壇,
他們是 Ornellaia、Masseto、Tignanello 和 Solaia
今集意大利傳奇便是以 Marchesi Antinori 的 Tignanello 和 Solaia 為藍本。

Antinori 家族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十二世紀,而他們釀酒歷史都可追溯至十四世紀,
即是距離至今大概有七百多年,隨著 Tenuta San Guido 酒莊在 1948 年引入波爾多葡萄
Antinori 便積極研究如何 Cross-over 意大利葡萄和波爾多葡萄,釀造出更頂級佳釀。
一如題目所言,稱得上「山寨之王」,一定合乎以下兩個範疇:
1. 一定不是首創,即是肯定不是 100% 原創,概念是來自他人;
我曾經聽人講過:「如果有人說自己的作品是100%原創的話,這人一定是失憶。」
2. 青出於藍,勝於藍;我不是鼓勵侵權,但不得不佩服中國大陸同胞所製的「山寨手機」,
不單外型完全模仿到,甚至功能還比原本的多,這便是作為「山寨之王」的首要兩個條件。

1971年,Antinori 生產了 Tignanello,亦是第一個Cross-over 意大利葡萄和波爾多葡萄,
意大利酒大多用斯洛文尼亞大木桶釀酒,而 Tignanello 亦是首個把 Sangiovese,
放進法國小木桶陳釀的。Tignanello 混釀比例上以 Sangiovese 為多,大概七至八成,
保留意大利酒風格,勾兌約一成至一成半的 Cabernet Sauvignon,引進法國風格衝擊。

Marchesi Antinori Solaia 2007
(RP 97,參考價格:HKD 2000)
Tignanello 的成功使酒莊更大膽去改革,於是在 1978 年,在 Tignanello 使用的其中一塊田,叫 "Solaia" (意大利文是”太陽”的意思)釀造另一個成功的酒款,初時混釀比例和 Sassicaia 接近是一樣的,80% Cabernet Sauvignon 和 20% Cabernet Franc,後來過了數年就加入 20% Sangiovese,而降低了兩款 Cabernet 的比例,並沿用至今。

踏入90年代和2000年,有數個年份被評為酒莊的優勢年份,如 1995、1997、1999、2001、2004、2006、2007、2009。Solaia 2007 亦很利害,Robert Parker 和 James Suckling 皆給了97分。熟透的黑加侖子、黑布冧、朱古力,紫羅蘭花、栗子甜香,酸度和單寧皆反映出龐大陳年潛力,有機會十年後要再品嚐多一遍才行。